|
本站引用或轉貼 轉載文章 圖片等等 非營利純屬參考 如有侵權 請來信告知 自當快速撤下 非常感謝。
相關資料: |
台灣多元歷史專輯 >鄭成功的台灣時代
以歷史深耕民間文化
瞭解歷史,是提振地方文化深度與廣度的重要關鍵。
從平埔-西拉雅族四大社聚居之地,到荷、鄭時期的屯墾開發,台灣歷史四百年,在人類發展歷程裡孕育了豐富與包容性的常民文化。明鄭王朝在台灣的壽命雖然只有短短二十二年光景,但是對台灣的經營,不論是在物產貿易、分兵屯墾及廣設學院,都深深影響台灣後續的發展,更在台南縣生根發芽、開枝散葉。
為讓台南縣民深入瞭解原鄉南瀛的美,縣政府辦理過「尋找鄭成功、走訪西拉雅」文化活動,探索古時的南瀛的歷史軌跡。而台南縣真的有太多鄭成功的足跡,俯拾皆是。例如鄭成功征台時,就是在永康」市的柴頭港溪、車行和安定鄉登陸的;鄭成功並曾兩次到新市鄉、佳里鎮、東山鄉和善化鎮巡視。一六六一年五月二十九日(農曆五月初二),鄭成功設天興縣,轄承天府以北,主要就是現在的台南縣,所以縣治就設在佳里鎮的佳里興。此外,攻台當時鄭軍糧食嚴重不足,鄭成功派兵至各處屯墾,也多在今台南縣,這也是為什麼台南縣多營、鎮等字尾,如新營、柳營、下營、林鳳營、左鎮等;台南縣諸多明鄭時期古廟,則是當年鄭軍部隊將其隨軍神像就地恭奉所建,如學甲鎮的慈濟宮、佳里鎮的震興宮等;甚至鄭成功及其所屬也多葬在台南縣,如鄭成功、鄭經、鄭克臧祖孫三代皆葬在永康市的鹽行里洲子尾、何斌在仁德鄉的車路墘、陳永華在柳營鄉果毅後、劉登魁在西港鄉等。
《鄭成功的台灣時代》一書將近人翻譯、考證的諸多荷蘭、西班牙史料,配合僅有的中文資料,將當年鄭成功征台的全貌呈現,除了可讓我們一探鄭成功從明末清初自台海崛起的背景,還讓我們看到當時許多戲劇性的發展,例如:鄭成功引發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員當局恐慌,鄭荷之間你來我往、爾虞我詐,從心理戰到實際動武,不斷的貿易糾紛,自外交、貿易、交通等多管齊下的征台過程……除了讓我們感受到當時一種動盪的氛圍,以及台灣名震世界舞台的一段革命性與劃時代的事蹟,更讓我們詳盡的了解史料中的故事,這是坊間較難得見到的呈現方式。另外,本書還讓我驚訝的發現,除了我在台南當地已較熟悉的史蹟以外,全台各地都有受到鄭成功影響的痕跡,民間信仰中更不乏鄭成功延伸出來的廟宇、文物、儀式……等。
本書的作者陳錦昌,運用十多年的編輯工作經驗,將難懂的歷史化繁為簡,並跟地方古蹟、傳說、廟宇結合,讓歷史在地化、生活化,具體呈現歷史的軌跡,這種台灣精神的堅持,是值得稱許的。
不管鄭成功是否是大中華歷史上的「中興」聖王,他絕對是一位對台灣歷史文化、民問生活影響重大的人物。握讀這一本書,相信可以讓人重新思考與體會台灣歷史與台灣人的密切關係。
台南縣長
蘇煥智
|
|
|

|